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例释(续)
2012年11月19日08:10 来源:北京日报
编者按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为把十八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本刊推出“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特刊,以解读、特稿、访谈、聚焦等专题形式,对十八大报告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解读,特刊内容侧重把握十八大报告的主题,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深刻内涵。愿这份特刊对读者学习十八大精神有所帮助。
本刊11月12日21版《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例释》一文刊出后,一些读者致电编辑部,表示该文简明扼要,有助于理解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明了十八大报告的新意,读后有意犹未尽之感,希望编辑部再出个续篇。为此,本刊编辑部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参考近期相关解读文章,对十八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理成此文。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在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这一高度概括,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这一精神实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之中,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个“更加自觉”
报告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一是“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这四个“更加自觉”,不仅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内涵的认识,而且彰显了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迫性的强调,必将使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未来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得到丰富。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点,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肩负起我国应尽的国际责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质的飞跃,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还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并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列为第一个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过去党的文献中没有提过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体现了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即更加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两个“翻一番”与两个“同步”
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十六大以来,我们的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两个“翻一番”表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为确保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为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报告提出,到2020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等措施。这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中增加了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做出的重大调整,表明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党对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了。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民主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立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我们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为此,报告还提出了今后必须抓好的几个重要任务: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等等。报告还具体提出,“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加入“法治保障”
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加入了“法治保障”。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保障”,积极意义十分明显。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力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社会管理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以人为本的公平的社会管理,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关键在于制定规则,而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最有效的规则就是法治。法治是通过弘扬一系列正义价值来规范社会关系,建立符合法治价值要求的社会秩序,因此,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是其必然的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各方有识之士认为核心价值体系较为宏大复杂,不易熟记传播,纷纷建议对其进行概括、总结、提炼,此次,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核心价值观,并采取开放式的表述方式。这样的表述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现在的这种表述,既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应该说,这种表述能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如何实现?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等等。
建设海洋强国
报告在提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
提出“海洋强国”,是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国家海洋权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为了搞海洋霸权、搞军事霸权。正因如此,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将会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来推动,并不是要通过扩大海军力量,来建设海洋强国。这不是一个层面的。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报告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强调,“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又称为绿色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项具体的衡量指标。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这将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的发展,不但要考虑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且更应该考虑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生存问题。这是有战略远见的提法。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报告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概念:“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对外交往的资源不断丰富,不仅使政府和各类政府组织的官方交往逐步完善,而且也在努力推动多种形式的非官方交往过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中国公民个人言行、中国企业所作所为所汇聚成的中国形象,往往比任何外宣手段起到的效果都更加直接和生动。以信息、文化为主导的公共外交也日益受到重视,以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外交开始走向前台。报告提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是对近几年我国外交工作的总结,也为今后几年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和重点。
党的建设新主线
报告通过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在党的建设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要求。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是“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优良传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报告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报告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何为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简单说,就是党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是党员勇担责任、应尽义务的体现。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继十七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今后,党代会代表对党的大政方针等,都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将促使党内民主向新的高度迈出坚实一步。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报告指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这既契合过去10年特别是这5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广泛而生动的实践,又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因应了时代潮流。让每个人都有梦想,也许这个梦想并不远大,甚或更多地与自身的生存状况相连,但所有为之不懈奋斗、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人都应该是人才,都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
成就梦想,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环境支撑。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党管人才原则的深入实施,人才成长的环境将更加优良,人才发展的通道将更加宽广。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科学人才观不断深入人心,一个良性互动局面将清晰呈现:国家越进步,个体发展空间越广阔;个体积极性、创造性的不断高涨,又为国家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报告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这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之前,“三清”已经写入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十八大报告和中纪委公报同提“三清”,并不偶然,而是一种反腐的必然,释放了深刻的信号。腐败是当今世界政党政治中的“顽症”,是导致许多政党衰落乃至败亡的致命毒素。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